招商引资被誉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号工程”。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传统的招商引资手段日益式微,招商引资正在悄然巨变。
在绍兴发展大会期间,绍兴杰出乡贤、澳大利亚资本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何逸舟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政府的招商引资打法要从单一化、趋同化的优惠政策转变为投资并购为导向的“投资型招商”。
何逸舟
“现在中国有名的基金,不管是美元基金还是人民币基金,都在专注投资中国的资产,但是目前还没有一家中国的基金管理公司在全球投资做出名的。而未来的投资一定是全球化的,这里面还有很多机会可以挖掘。”何逸舟笑着说。
2016年4月,复星以以色列新谢克尔2.9亿元(约合5亿人民币)收购以色列知名死海矿物护肤品牌AHAVA公司的100%股权。在谈到如何进行一项好的投资时,何逸舟以自己主导的AHAVA收购案为例,阐明了自己的看法:“投资需要的是有能接触到顶级标的的渠道,并非所有的投资人和投行都可以接触到最好的标的,这需要投资者在目标市场上进行多年积累和深耕。”
面对全球投资不确定性增加、国内对跨境资本监管力度加大的大环境,中国海外投资规模整体出现下滑。然而“一带一路”投资合作却逆势而上,保持强劲动能。据有关数据统计,包含“一带一路”沿线的59个国家,比较去年同期增加3.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中企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进入发力期,而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海外投资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巨大风险。那么中国企业应该到哪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投资,又该重点关注哪些产业领域呢?
“以色列可以关注半导体芯片、网络安全、农业技术、医疗科技等;澳大利亚可以关注农业技术,农产品、医疗健康,养老等。”在以色列深耕两年的他,对这个以犹太人闻名的国度情有独钟,并表示以色列的技术和资产是适合嫁接中国动力的。何逸舟说,“不同于中国和欧洲的大企业,以色列这个创业国度的企业从诞生起就是为了出售的,因而以色列有很多连续成功创业者,其技术和产品非常先进,可以帮助中国实现供给侧的改革。中国的市场对于以色列公司来说是在做蛋糕而不是抢蛋糕,如果中国公司投资或收购以色列这些小而美的技术和产品,并进行市场嫁接,其价值和净利润可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左起:中国驻以色列大使詹永新、以华通创始人Dafna Linenberg、以色列住房与建设部部长Yoav Galant、何逸舟
以色列初创企业绝大多数都是高科技公司,这和中国初创企业的百家齐放状态非常不同。中国的初创公司中有不少立志于餐饮、运输、艺术教育、甚至实体制造业等,但以色列的初创公司几乎清一色来自高科技领域,比如网络安全、金融科技、物联网、农业技术、生物科技、医疗器械等等。创业领域的不同和两个国家的规模和发展形态密切相关。作为一个被四方敌国包围的飞地和自然资源极其匮乏的国家,仅有的八百万人口。“以色列市场小,但是只要以色列公司的产品好、技术高、能解决人们的痛点,我们便可以帮助他们在中国市场上进行落地和销售,这其中将会有很大的商机。”何逸舟坦言。
“资本走出去,产业引进来。首先得走出去,在全世界布局,有全球视野,有全球投资能力,而引进来是与走出去相并行的,现在国内在做的供给侧改革,一方面可以自己研发,另一方面,完全可以直接引进国外比较成熟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再进一步把这些技术和产品做提升,这样不仅缩短了时间,也提高了生产效率。”何逸舟说。
中国崛起之势已经势不可挡,而崛起之路则需要嫁接全球的资源和人才。“中国企业应该积极在一带一路布局,未来十年如果忽略了一带一路带来的全球资源,就会错过很多机会。我为自己生在如此一个好时代而感到由衷地幸运。”何逸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