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跨国公司在帮助中国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将起到什么作用?
何逸舟:首先是资本助力。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推动人才培育、科研创新和模式创新。国际资本的参与,可助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许多跨国公司在中国已投资和深耕多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像中国移动互联网、清洁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都已充分验证了外资助力的显著成效。
其次是国际资源的汇聚和贯通。新兴技术和未来产业大多通用于全球场景,需要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创新性配置。为此,需进一步深化拓展国际合作。跨国公司跨区域的布局和影响力,有利于充分调动、协调国际资源,促进各界的交流与合作,帮助中国企业在前沿技术领域发挥更好的牵头和带动作用。以新能源产业为例,中国的新能源设备及组件、储能技术和设备、以及海底电缆等,通过与跨国公司合作,可以成为更多海外新能源项目的供应源,以此为抓手推动双向投资和贸易,助推新质生产力的全球发展。
新华网:跨国公司将如何帮助中国培育新质生产力,助推中国优势产能全球化?
何逸舟:中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将伴随头部企业全面国际化的进程。中国企业加快国际化,意味着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国际贸易与合作。跨国公司可通过模式创新,比如共建国际基金、设立合资平台、牵头创新贸易机制等形式,助推中国的优势产能全球化,帮助打造更加稳定、安全的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
以澳洲资本为例,我们在助力中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长期实践中已摸索出一些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案。后续我们的投资重点之一,就是通过合作共赢的形式,帮助中国的能源企业扩大海外布局和国际影响力,加强中澳在新兴技术领域和未来产业的深度合作,推动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和优势产能的国际化,为国际合作树立新标杆。
新华网:您如何看待海南自贸港的蓬勃发展?
何逸舟:海南自贸港的蓬勃发展,本身就是中国推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和RCEP深化融合的真实写照。利用政策和区位等优势,海南通过制度集成创新,不断优化投资、贸易和营商环境,强化作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交汇点的价值。
海南自贸港天然自带创新驱动和绿色驱动基因,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实践地,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南自贸港在新兴技术,像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领域,以及未来产业,像种业、深海、航天等产业,都有非常不错的基础积累和广阔的未来前景。海南自贸港的建设与发展,有望推动中国在这些领域起到全球引领的作用,并带动贸易和投资的新前沿。